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的书法作品欣赏

2025-09-01
来源:


孙晓云,1955年生,祖籍江苏宿迁市沭阳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文促会书法篆刻院副院长、研究员,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南京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孙晓云似乎先天注定是为承传“二王”书法文脉而生的。在她既往的书法生涯中,我看到了诸多当代书坛少见的“非常”特质……晓云始终坚持承传文脉,回归传统,遨游于王羲之、王献之、孙过庭、颜真卿、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王铎等名家书迹之中,入其门,得其法,逐渐形成了晓云书风:笔精墨妙,韵浓情真,灵动秀劲,自然天成。这在她的小行草和小行楷书写中尤为鲜明,特别是那些看似信笔挥写的手札,雅致而又不失大气,饱蕴着淡雅的情怀和严谨的法度,乃至达到 “法书”、“经典”的层次。书界一位评家评价她的小字行草“穿越了性别,穿越了年龄,穿越了地域,穿越了社会阶层,甚至穿越了历史,捕捉到了文人书法最具普遍性的那种精神和意蕴”。的确,在当代复兴中国书法优秀人文传统的主流中,晓云无疑是一位主力推动者。

  晓云不仅重实践,而且重理论研究。经过多年的追根究底,寻找古来书法用笔之“本”,在四十三岁时写出了专著《书法有法》。这本书以第一人称娓娓道来的文风,论述了中国书法笔法的起源、终止、失传的原因,从古代书写环境、书写工具、人的姿势到生理机能,图文并茂,阐明运指转笔法就是笔法,也是书法的核心。同时还阐述了与书法实践有关的若干理论问题。比如什么是“八分书”与“楷则”,“势”与“五字执笔法”,“美化”与“隶化”“完法”“尚法”、“变法”与“无法”,“帖学”与“碑学”的实质,“书画同源”的本意,何谓“文人画”等等,洋洋洒洒六十个题目,串连成一根引人入胜的艺术彩链。晓云独特、缜密的思考与创见,不仅引起海内外书法创作界、书法理论界的关注和认可,对我这样的美术史论界人士,也有吸引力,也有启发性。

  孙晓云的书法立场与文化担当,紧扣着“不忘初心”。她从小学习书法的“初心”是出于喜欢与热爱,现在大环境中的“初心”则是中国书法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二者本质相通。初心,是底线,也是追求;是目标,也是动力,有信仰,就会有高山仰止的境界,就不会随波逐流。她深知,书法传扬是一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工程,是漫长细致的一代接一代的薪火传递工程,她将以毕生的精力,力求让书法始终伴随着生活,伴随着一切……

——马鸿增



孙晓云 《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3cmx96.5cm


孙晓云 《丙申春月纪事 江苏凤凰》 39cmx28cm


孙晓云 《扇面 杜甫客至》 68cmx33.5cm


孙晓云 《王羲之 兰亭集序》 101cmx33.5cm


孙晓云 《杜甫·望岳》 96cmx177cm


孙晓云 《沧海日 南华经》 35cmx138cmx2


孙晓云 《陆游·古琴名帖联》 22cmx68cm


孙晓云 《罗大经·鹤林玉露》 48cmx150cm


孙晓云 《隶书对联·集曾几诗句》66cmx26cm


阅读5638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