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福邦:新时代下对中国书画的深度思考

2025-04-14
来源:

邓福邦简历

邓福邦,(原名:邓福帮)1958 年 8 月出生于河南灵宝豫灵,是中国著名的书画家、收藏家,秦山画派创始人。

他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特邀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书画创作员,拥有国家一级美术师职称,同时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并受聘为北京胡润国际艺术品鉴定中心“签约画家”。曾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导师顾森、龙瑞等。

邓福邦以“道化丹青”新理念,破译中国书画与老子“道”的精神内涵,以鲜明的个人风格享誉画坛。其作品发表于《中国书画》《中国美术》《美术观察》《荣宝斋》《中国收藏》《中国文化报》等。中国艺术研究院曾为其成功举办“邓福邦书画作品学术研讨会”,“家居秦山”“邓福邦书画集”被研究院收藏,“东方”“喜梅图”作品作为国礼赠与外国政要。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也对他进行过采访报道。他荣获国家艺术促进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文化艺术人才管理中心联合授予的“人民书画家”称号。被国家权威部门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艺术精英人物》称号。

他出版了多部作品,如《一线大家·邓福邦》《邓福邦书画》《收藏年鉴人物志—邓福邦》《国宝档案》邓福邦 、《红袍典藏一邓福邦》《匠心墨色》全国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等,还被收录于中国美术通史、中国美术卷、中国书法卷以及国家文史汇编的《国宝档案》。由中国人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画百年史-百位名家》,他被首推为封面人物,并有“红墙艺术家”的美誉,其作品列入国家国礼范畴。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艺术方面影响广泛,被冠以“东方艺术巨星”称号。他与夫人书法家张云霞联袂创作的七十米书画长卷《黄河明珠三门峡》珍藏于三门峡市博物馆,《中华锦绣胜景图》《华夏龙脉大秦山》卷也已相继问世并立篇成册。

邓福邦画作题材根植于大秦山之景,通过写生捕捉秦山的壮丽与韵味,将秦山的雄伟与广袤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艺术风格上,他精妙地运用阴阳对比,水墨的浓淡干湿相互交织,构建出层次丰富、视觉冲击力强烈的画面,形成了浑厚大气、风格兼容南北的独特艺术风格,赢得了画坛的广泛赞誉。

邓福邦作品欣赏

新时代下对中国书画的深度思考

这是一个困感、萦绕我脑海许久的思考主题。

若谈起书画我想从其艺术根本属性上说起。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艺术,並在其国情及宗教信仰支配下加上其本国的审美形态承负着一定的社会功能。中西方书画作用的分水岭就源于此。西方绘画强调的风格和技法是以写实、抽象、印象为主体,从古典主义的典雅到现代主义的多元去反映其社会的审美特征。而中国绘画则历史悠久,起始可追溯到远古时期。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就出现了以线为主的简单图案和纹饰。如:鱼纹、蛙纹、人面纹等,这是中国绘画的初级雏形。从我老家三门峡仰韶愽物馆中出土展示的大批彩陶、陶纹中就说明了这一点。到先秦时期,绘画有了在此基础上的发展。我们从一些出土的青铜器纹饰上及帛画中可以看到绘画技法有了一定的提高。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时期《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中就可表明当时绘画已经具备一定的人物造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中国书画构成的最大特点就是以笔墨、构图、色彩等展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语言。从顾恺之的“以形写神”到八大山人的冷峻奇崛,从青绿山水的金碧辉煌到水墨山水的淡雅空灵,就为人们带来了极高的审美享受,从而提升人们的审美境界。

中国书画其核心内涵就是蕴含着浑厚的哲学思想。如道家的自然观、儒家的道德观。然承负起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功能。我们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可窥见宋代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中国书画它还具备着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在宣扬道德规范、表彰正义、鞭打邪恶的社会同步作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书画又是东方审美、哲学附着之上的技能,它与社会状态也息息相关。从而说其是东方风韵、中国特色的国粹艺术不为过分。

社会高速发展到今天,由于全球性的信息传播,形成了东西方文化形态碰撞。多种意识的交溶,从而出现了行为艺术上的混血儿。因其文化基因残缺,又介于中西意识形态审美的对立,便出现某种所谓艺术形式的怪胎,以西方审美中的抽象、印象手段而用偷梁换柱的方式去混淆国人的审美标准。又以猎奇、小圈子的阵营去抢占当前艺术上的话语权。加上基础信息人群对真正的中国书画标准缺乏把控,从而造成某些叫倒好的场面。使这些冠以艺术之名的胡涂乱摸垃圾杂品在某些利益熏心的平台上通过虚假包装堂而皇之的充斥在大众面前,这完全是艺术道德上的伦丧。单从表演形式来看不讲文化传承,不论社会功能,以奇、怪、丑、黑的面貌点污沿袭千年中国书画的审美基准。这种现象甚至能从孵化艺术人材的高端之地流出。使人疑惑不解,难道这些行为都能成为实验艺术?这些现象对急以出名和初涉艺坛的学子们起着不好的引导和效仿作用。其实这些东西在西方美术的发展过程中也早被抛弃,倒被国内一些人视为珍宝。这些确实应引起社会文化成员的高度重视,应从作者自身做起,建立起抵制不良倾向的防御屏障,首先在自已的艺术征程上来个正本清源,方还中国书画一片蓝天净土。在这方面前黄土、长安画派中的刘文西、石鲁、赵望云,岭南、金陵画派中的关山月、傅抱石、钱松嵒、黎雄才、宋文治等大批正能量艺术家们为我们就做出了榜样。即是从他们陈封许久的作品中也能感受到活生生的人物面孔和当时热气腾腾的社会场景並给人以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受。总书记就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国书画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承载着传承历史文 化、延续文化基因的重要使命。要求我们在推动新时代书画艺术繁荣发展中坚守文化使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是说艺术源于生活,而应反过来为人民和社会去服务。这是一个艺术人的良知和本份。

若在大是大非的立场上出了问题,被社会和人民淘汰掉的时日就不远了。

这是一种警示,更是一个艺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天职。

邓福邦于北京翰宝隆

2025.4.12.


阅读5639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