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文化的瑰宝,历史的见证者,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书画作品承载着创作者情感与智慧,记录着时代变迁与文化演进。《人民艺术》专访应运而生,旨在通过书画艺术展现时代中的坚守与创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时代美术语境多元化、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对此产生深远影响,鼓励艺术家在传统与现代间找平衡。本次书画展作品正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艺术创作中的生动实践。线上展览不仅是文化交流平台,更是传承文化的桥梁,让我们窥见中国式现代化美术发展脉络,为未来艺术创作提供宝贵启示与影响。
-----《人民艺术专访》总编室
坚守传统精髓,创新艺术未来,《人民艺术》——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创新丨专访陈一源:
陈一源,作为中国艺术的传承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精湛的笔墨技巧和深远的意境表达,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坚守艺术的人民性,深入挖掘传统精髓,赋予艺术作品以高度的审美价值。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浓厚的中华情怀,通过艺术的语言,生动诠释了中华文化的独特印记。
陈一源的艺术作品,在新时代的美术语境下,具有深远的意义。他不仅致力于推动中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更通过创新的艺术手法,将传统精髓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陈一源的艺术成就,不仅是对个人才华的肯定,更是对中华文化瑰宝的一次精彩演绎和传承。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艺术世界,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
陈一源,红墙艺术家,2024年“五一”全国劳模,四川成都彭州市人,中西文化研究独立学者。
先生儒释道兼修,国家高级书法师,社会活动家,平生爱诗词,略通丹青,偏好书法,亦用力于中医与长寿养生。
主要社会职务:
央广国际文化交流艺术委员会
副主席
联合国中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乡村振兴诗书画院院长
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
世界华商联合会荣誉主席
孙中山博爱基金会高级顾问
亚洲国际青年电影节 评审团主席
中国周易专家委员会名誉会长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 副院长
中非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特邀名誉顾问
加纳共和国驻华使馆 特邀文化顾问
中华传统文化代言人
世界文化推广大使
国家美术师润格评审委员会艺术顾问
近年,有诗词、杂文和书法作品集问世。他在研究了中国近代三大显学后,在学界首倡《彭学》应该成为中国的第四大显学。
先生侧重人文、宗教、书画艺术和中医养生版块,尤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乐事。多年以来,先生喜欢的一句话是: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有人选择了当下的苟且,有人选择了诗和远方,他选择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陈一源先生认为中国人应该有自己坚定的文化自信: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国粹,中国书法不仅仅是艺术,它还有远远高于艺术的东西。西方所谓"艺术"只是一个近100多年来才在中国叫响的舶来词汇,在没有"艺术"之前,中国的书法就已经存在2000多年了。书法可以涵盖艺术,而艺术绝不可能涵盖我们中国的书法。也许中国书法是西方人永远望尘莫及的一座文化高峰。
一个有品位的书法家,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做好文化积淀和自己心性的修炼。有了这个基本功,才有可能出现"下笔如有神"笔尖下的精妙表达。西方艺术,它怎么折腾也只是在三维空间里面的一种技术活。
纵观世界艺术史,我看到许多作品都只是停留在"术"的层面玩技巧,而没有上升到"道"的层面,中国好的书法作品都是灵魂的结晶,是在"道"层面上的高维呈现,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学习中国书法,没有更高维次的思维和认知,是不可能写好有品位的书法作品的。有经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不明白这些道理,谈所谓书法都是隔靴搔痒。因此,主动捍卫中国书法神圣而圣洁的地位,应该是衡量一个中国书法人有没有对自己祖
国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具体尺度。中国书法不仅有法,有形,更重要的是还得有神和韵。
学习书法的过程除了练习技法之外,也是一个人格提升和灵魂修炼的过程。学书,功夫在书法之外。中国书法的底层逻辑不仅是技法,个人才华与天赋,更是坚实的中国文化底气和书法人的格局与情怀。
中国书法是我们祖先留给人类的一块璀璨的文化瑰宝,我们中华文化必将引领世界,中国书法这种独具魅力的文化形式也必将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喜爱,它也必将会永远在人类的文化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